低化學需氧量(COD)廢水通常來源于工業冷卻、洗滌等過程,其主要污染物為懸浮物、無機鹽、少量有機物以及可能存在的微量有害物質。雖然這類廢水的COD相對較低,但其回用前仍需經過適當的處理。本文依斯倍將介紹低COD廢水處理回用的主要工藝流程。
一、預處理階段
預處理是廢水回用的第一步,旨在去除廢水中的懸浮固體和大顆粒物質,減輕后續處理單元的負擔。常見的預處理方法包括:
1. 篩網過濾:通過不同孔徑的篩網,去除廢水中的大型懸浮物。
2. 沉淀/絮凝:加入絮凝劑促進細小顆粒凝聚成較大的團塊,便于沉降去除。
3. 氣?。豪梦⑿馀莞街趹腋☆w粒上,使其浮至水面,便于收集去除。
二、深度處理階段
深度處理旨在進一步去除廢水中的溶解性有機物、無機鹽及微量有害物質,確保水質達到回用標準。常用的技術包括:
1. 膜分離技術:超濾(UF)、納濾(NF)和反滲透(RO)等膜技術,能夠有效去除廢水中的細菌、病毒、有機物和大部分無機鹽。這是低COD廢水處理常用的方法之一。
- 超濾(UF)主要用于去除大分子有機物和懸浮物。
- 納濾(NF)可有效去除二價以上的離子,適用于軟化和部分去除有機物。
- 反滲透(RO)能去除幾乎所有的溶解性固體,適用于高純度水的制備。
2. 活性炭吸附:通過活性炭的高表面積和多孔結構,吸附去除廢水中的殘留有機物和色素。
3. 高級氧化技術(AOPs):利用臭氧、過氧化氫、紫外光等強氧化劑,生成羥基自由基(·OH),高效降解難降解有機物和消毒。
三、后處理與消毒
后處理階段旨在調整水質,確保其符合特定的回用標準。這可能包括:
1. pH調節:通過加酸或加堿調整廢水的pH值,使其適應回用場景的要求。
2. 消毒處理:采用紫外線(UV)照射、氯化或臭氧處理,殺滅廢水中的細菌和病毒,確保回用水的安全性。
低COD廢水處理回用,不僅是實現工業節水減排的重要途徑,也是推動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。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政策的支持,低COD廢水的回用率將持續提升,為工業生產和城市供水提供更多的清潔水源。未來,集成化、智能化的廢水處理回用系統將成為主流趨勢,助力構建更加綠色、高效的水資源利用體系。
【責任編輯】:蘇州依斯倍環保裝備科技有限公司
版權所有:www.yfrg.com.cn 轉載請注明出處
上一篇: 鋰離子廢水處理回用工藝
下一篇: 新材料行業廢水處理回用工藝
準確評估 改善環境 提升經濟效益